TCP 握手与挥手
最近在看某个项目的一个功能:network-lock, 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于是写了一个 TCP Demo 来测试这个功能,但是在我手动将 server 关闭的时候发现不能马上使用上次 server 监听的端口,而是跟我说端口已被占用,有些好奇,于是就有了以下的一些折腾。顺便在这里记录一下关于 TCP 三次握手与挥手的笔记。顺带 tcpdump
分析。
介绍
在网络通信中,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而TCP三次握手是建立TCP连接时的重要过程之一。
概述
TCP 三次握手,包括三个步骤:
-
客户端发送SYN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同步)标志的数据包,表明它想要建立连接。
-
服务器响应ACK和SYN: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SYN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一个ACK(确认)数据包,表示已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并发送自己的SYN标志,以示同意建立连接。
-
客户端发送ACK: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ACK和SYN后,向服务器发送一个ACK确认数据包,表示已收到服务器的响应,连接建立完成。
代码示例与 tcpdump 分析
下面是一个 client 和 server 建立 TCP 连接的代码。我最开始是用 C 写的,但是后面发现 Python 写起来舒服多了。
这个 Server 会监听 localhost 的 8880 端口。
Server.py
:
1 | import socket |
这个 Client 会与 Server 建立连接并每隔 2s 发送当前时间给 Server 。
Client.py
:
1 | import socket |
运行这两个代码,使用 tcpdump
来监听 8880 端口的 tcp 数据包:
三次握手:
1 | $ tcpdump -i lo -n port 8880 --absolute-tcp-sequence-numbers |
PS: tcpdump 的参数说明:
i lo: 监听 lo 网卡
n: 不解析 IP 地址
port 8880: 只监听 8880 端口的数据包
absolute-tcp-sequence-numbers: 显示绝对的 TCP 序列号,如果不加这个参数,tcpdump 会显示相对的序列号。
tcpdump
输出的 Flags 字段解释:
[.] - ACK (Acknowledgment)
[S] - SYN (Start Connection)
[P] - PSH (Push Data)
[F] - FIN (Finish Connection)
[R] - RST (Reset Connection)
[S.] - SYN-ACK (SynAcK Packet)
可以看到,Client 发送了一个 SYN 数据包,Server 回复了一个 SYN+ACK 数据包,Client 再回复一个 ACK 数据包,三次握手完成。
seq 和 ack 是 TCP 数据包中的两个重要字段,seq 表示数据包的序列号,ack 表示确认号。SYN 数据包的 seq 是随机的,SYN+ACK 数据包的 seq 是随机的,ack 是 SYN 数据包的 seq+1,ACK 数据包的 seq 是 SYN+ACK 数据包的 ack,ack 是 SYN+ACK 数据包的 seq+1。
seq 和 ack 的作用是用来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TCP 通过 seq 和 ack 来保证数据包的有序传输和可靠接收。
三次挥手与四次挥手:
三次挥手
1 | 16:21:10.284200 IP 127.0.0.1.57830 > 127.0.0.1.8880: Flags [F.], seq 1857515790, ack 3256784620, win 260, options [nop,nop,TS val 3851402259 ecr 3851400314], length 0 |
三次挥手的过程只是将 FIN 与 ACK 数据包一同发送。
三次挥手是 Linux 默认开启 TCP 延迟确认机制,而 RFC795 中是四次挥手:https://www.rfc-editor.org/rfc/rfc793#section-3.5
关于 TCP 延迟确认机制,可以使用 TCP_QUICKACK
关闭:https://www.man7.org/linux/man-pages/man7/tcp.7.html, 关于这个参数,这个参数并不是 永久性的,设置或清除这个标志只会暂时地启用或禁用快速确认模式。随后的TCP协议操作会根据内部协议处理和延迟确认超时等因素再次进入或退出快速确认模式。因此,这个标志的状态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动态变化。可以看上面的 server.py
中的使用方法
RFC1122 中对 Delay ACK 的说明:
1 | Delayed ACK's |
如 RFC1122 所说,一个主机可以延迟发送 ACK 报文高达 500 毫秒。此外,以每完整的数据包为一段,ACK 报文必须每两段发送一次(所以上面的三次挥手过程最后会发送一个 ACK 报文)。
延迟的 ACK 可以使应用程序有机会更新 TCP 接收窗口,也可以立即发送 ACK 报文。对于某些协议(如 Telnet),通过将 ACK、窗口更新和响应数据组合到一个段中,可以将服务器发送的响应数量减少 3 倍。
四次挥手
- Client 发送一个 FIN 数据包,表示不再发送数据了。进入
FIN_WAIT_1
状态。 - Server 收到 FIN 数据包后,回复一个 ACK 数据包,表示收到了 Client 的 FIN 数据包。进入
CLOSED_WAIT
状态。 - Client 收到 ACK 数据包,进入
FIN_WAIT_2
状态。 - Server 发送一个 FIN 数据包,表示不再发送数据了。进入
LAST_ACK
状态。 - Client 收到 FIN 数据包后,回复一个 ACK 数据包,表示收到了 Server 的 FIN 数据包。进入
TIME_WAIT
状态。 - 服务端收到了 ACK 应答报文后,就进入了 CLOSE 状态,至此服务端已经完成连接的关闭。
首先发出 FIN 的一侧,如果在给“对侧”的 FIN 响应了 ACK(发送了最后一个 ACK 数据包),那么就会超时等待 2 * MSL 时间(处于 TIME_WAIT 状态),然后关闭连接。在这段超时等待时间内,本地的端口不能被新连接使用;
RFC793 定义了 MSL 为 2 分钟,Linux 设置成了 30s 。参数 tcp_max_tw_buckets 控制并发的 TIME_WAIT 的数量,默认值是 180000,如果超限,那么,系统会把多的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给 destory 掉,然后在日志里打一个警告(如:time wait bucket table overflow)
这也就是手动将 server 进程杀掉之后,端口仍被占用的原因。TCP 连接关闭之后,不会马上释放这个 socket,之后任何想将新 socket 绑定到相同的地址和端口的操作都会失败,直到旧的 socket 关闭为止。
可以使用
SO_REUSEADDR
解决这个问题。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4388706/how-do-so-reuseaddr-and-so-reuseport-differ
还有一种方式是设置SO_LINGER
选项的超时时长参数为 0 。这是不推荐使用的方法: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757289/when-is-tcp-option-so-linger-0-required
TIEM_WAIT 的意义
这个状态是避免延时的包的到达与随后的新连接相混淆和保证「被动关闭连接」的一方,能被正确的关闭。
保证「被动关闭连接」的一方可以被正确关闭:
如果客户端(主动关闭方)最后一次 ACK 报文(第四次挥手)在网络中丢失了,那么按照 TCP 可靠性原则,服务端(被动关闭方)会重发 FIN 报文。
假设客户端没有 TIME_WAIT 状态,而是在发完最后一次回 ACK 报文就直接进入 CLOSE 状态,如果该 ACK 报文丢失了,服务端则重传的 FIN 报文,而这时客户端已经进入到关闭状态了,在收到服务端重传的 FIN 报文后,就会回 RST 报文。
Author: xun
Link: http://blog.fooo.in/2024/04/03/tcp/tcp_handshaking/
License: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